北京
400-810-6920转1

舌尖上的写字楼

发现 阅 782

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了,吃的用的比以前也提成了N个档次,这本是一件很喜人的事情,可是,当小编看到某论坛的一则帖子后,心情瞬间就不美丽了。

这则帖子的大概意思是:

一位物业的维修工,在物业维修班工作,经常到食堂后厨去维修,到洗碗间每天都能看到三大桶员工倒掉的饭菜。他们的大厦分A座、B座,他到B座观察了几天,B座里的浪费比A座更多,B座每天中午倒掉的饭菜有三四大桶,每桶重至少有200斤。因为他用手机拍照,他拉了几下,一个人根本拉不动,不锈钢桶大的高度有80—90厘米,直径也有90厘米左右……他观察,十人之中吃光盘的有三人左右,盘中剩有一部分的有六人左右,其中剩下的够一个小饭量人吃的有三人左右。

看到这,小编真是一阵肉疼,是真的疼。所以,前天吃饭的时候,小编忍不住在一个食堂吃饭的高峰时间对大家演讲,教育浪费者。听了小编的演讲,有人找到餐厅经理说,那个人是谁呀,他凭什么教育我们指责我们,我用钱买的,浪费的是我的钱,与他有什么关系,唉。

其实,这件事情归根结底不是什么浪费粮食的问题,而是:公众节约意识依然不够,认为花了钱就有浪费的权利!

以前总有人批评餐桌浪费主要是公款消费、商务宴请,如今公款管住了,为何餐饮浪费依然随处可见?根本上还是公众的节约意识不强!“普遍存在面子心理”。有些人为了显示“诚意”,请客总要多点几个菜;为了显得“大气”,吃不完的食物从不打包……

“其实浪费还是自己的问题,没重视起来,没养成习惯。”小编的同事看着桌上的剩菜也感到惋惜,但没有打包。他说,可惜归可惜,但还是觉得打包麻烦,家里也没人吃剩菜,搁两天也是丢掉。

对此,小编在此提出自己的建议:

在当前倡导勤俭节约、摒弃奢侈浪费的风尚下,对剩饭剩菜行为予以处罚似乎是顺应民意之举。然而细究之下,此事应一分为二看待。

一方面,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食堂的浪费行为予以处罚,合情合理。小编走访了一些学校发现,为保证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,北京市已建立了对高校食堂的长效补贴机制,按每个学生人头,每年有不低于300元的经费补贴到食堂。而在有的机关食堂,每人只需要交纳几元钱,就可以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。

有关专家认为:这些单位食堂的浪费行为,浪费的是财政补贴和社会资源,此种行为理应杜绝。

另一方面,对于其他一些社会性质的宾馆、饭店、餐馆,发生剩饭剩菜行为,更合适的是对其予以道德谴责,而不应由政府部门挥起权力之棒对其施以处罚。

另外,小编建议,加大宣传,特别是告知公众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、资源紧张等困难,取得理解和认同,公众才能自觉节约。

转载请注明:乔迁之喜 » 舌尖上的写字楼

喜欢 (0)